歌唱家郭颂:晚年的一场官司让他伤心,85岁带着遗憾离世|聚收集导航网-《聚》在一起《收集》各类资源《导航》,从这里开始!
聚收集导航网-《聚》在一起《收集》各类资源《导航》,从这里开始!聚收集导航网-《聚》在一起《收集》各类资源《导航》,从这里开始!

欢迎光临聚收集导航网,本站于2020年初立至今,一直收集分享各类优质站点,目前已经成为免费资源、技术、影视、论坛、资讯、软件、活动线报为一体化的资源导航了,并且是受广大用户喜爱与热爱的一款技术资源导航,聚收集旗下不仅专注优质上网导航主页与资源收集分享,还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且优质网站快捷导航,精选各种行业实用网站与分享精品免费资源为目的,期待成为您热爱的一款导航网站,您如果喜爱本站可以添加本站为您浏览器的收藏或者用浏览器将本站设为主页哦!

聚收集导航网

当您访问不了本站时请关注公众号《聚收集导航网》进行反馈!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位置:首页娱乐世界正文

歌唱家郭颂:晚年的一场官司让他伤心,85岁带着遗憾离世

歌唱家郭颂:晚年的一场官司让他伤心,85岁带着遗憾离世
歌唱家郭颂:晚年的一场官司让他伤心,85岁带着遗憾离世,郭颂,乌苏里船歌
热度:43395℃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0日 19:17:45
游戏平台:
资源类型:娱乐世界
内容语言:中文

聚收集导航网本次为大家分享的是:歌唱家郭颂:晚年的一场官司让他伤心,85岁带着遗憾离世

正文内容

1962年,唱红了《越走越亮堂》《新货郎》的民歌歌唱家郭颂。

带着两个伙伴来到乌苏里江畔的赫哲族地区采风。

看着当地人民积极的生活、精神面貌,他们根据当地的民歌曲调,创作了《乌苏里船歌》。



一经推出,万民跟唱。无数人因为这首歌或想象、或亲自踏足去了解赫哲族的风土人情。

可歌曲唱响39年,饶河四排赫哲族乡政府以“侵权”为由将70岁的郭颂与央广告上法庭。

原告代表说:“这首歌的调子是我们赫哲族所有人民的精神财产,在歌曲推出时没有署名赫哲族,就是最大的抄袭。”

原告代表还说:“央视宣传同样不做署名,这就是公然的侵权。40万的经济损失不能少,10万的精神损失也是赫哲族人民该得的。同时我们的诉讼费用也该由被告承担……”



一纸诉状毁了老艺术家几十年的声誉,70岁的老人关上门偷偷痛哭流涕。

边远地区的家乡,给走出家乡的孩子如此“馈赠”,让曾经满心依恋的孩子一病不起。

而唱给边远地区的那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渐渐没了声音,也没了陆续前去旅游的人。

地区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乡政府“害”了家乡更多的孩子。

从70岁被告到85岁离世,中间的15年里,郭颂的身体再也没好过。

曾经能尽情歌唱,身体倍儿棒的他终日缠绵病榻,苦了自己,也苦了家人。



将家乡曲唱给世界人,郭颂去世6年后,他的儿子告诉大家:“我父亲从不后悔”……

贵人相助,走上“征途”

1931年“被北大营的炮声轰到这世上”,郭颂是在母亲受到惊吓后出生的。

为了在颠沛中弄到一口吃,父母恨不得拼尽全力。

可别看父亲整日与泥土打交道,晚上归家拿起萧,他也能吹奏好听的曲。

受父亲的音乐影响,郭家大哥喜欢唱戏,二哥喜欢打鼓。

小弟郭颂醉心于乐谱时,还闹出过将“3+4=?”答成了“咪加发等于西”的笑话。



中学成为了校音乐队的一员,郭颂还跟着乐队的老师学了东北大鼓和河南坠子。

1950年从黑龙江省鹤岗工科职业学校土建系毕业。

校领导知道郭颂痴迷于音乐,于是将其分配到鹤岗附属中学当音乐老师。

在这所学校,郭颂遇到了一生的至交好友、知己、伯乐。

洪钧本是从延安支援东北文艺建设的人员。

在佳木斯(当时叫合江)文工团工作,能歌善舞,学识渊博。

后来鹤岗附属中学缺老师,他就被调过来当了语文教员。

文艺人员就算拿起了教科书,骨子里也是热爱歌舞的。

和音乐老师郭颂相熟后,1952年,两人一起在校内组建了个合唱班。



后来发现郭颂音乐天赋过人,洪钧便大方地将其推荐给了原文工团的老同事。

赶上了个巧的,李杰夫正在做歌剧《星星之火》的消息从老同事那边传来。

于是不等什么,洪钧一封介绍信又把郭颂推到了哈尔滨。

于是结识了整部歌剧的指挥苏阳、刘朱;黑龙江文艺队的郑世春也起了惜才之心。

“那时候他们说我有才华,应该得到培养。还说边远地区、煤乡里有很多没机会走出来的年轻人,他们发现了就不想任其埋没……”

三个人齐发力,主动与附属中学的校长交涉。

1953年,从哈尔滨过去一个音乐教员顶了郭颂的职位。

而郭颂也顺利被换到哈尔滨,成为黑龙江省文工团的一员。



真正踏上音乐之路,郭颂开始一直很被“看不起”。

那时候学单弦、琴书,唱民歌小调的好像在“品位”上低于唱美声的。

被说“不高雅”,被嘲“低级”,心中所喜欢的东西遭到了质疑,郭颂陷入迷茫。

幸好当时东北三省有一场音乐舞蹈汇演,被派去参加的郭颂唱响一曲《丢戒指》。

写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歌曲的著名作曲家李劫夫非常认可郭颂的演唱。

这才有了信心,郭颂拜在俄籍女高音歌唱家阿恰依门下学美声。

并坚持将美声融于民族歌曲,开创属于自己的路。

那段在不被认可中的前行,让郭颂学会了“不畏人言”“勇敢前行”。



取之于人民也唱给人民

1956年,带着自己整理、改编的东北民歌《丢戒指》走上第一届全国音乐周。

郭颂仅用这一首歌,便轰动了整个会场,之后转战全国音乐舞蹈会演。

正月里来是嘛新年啊,村里村外锣鼓喧天啊,小佳人房中巧打扮啊……”

热热闹闹的《看秧歌》带得人民群众热热闹闹地唱。

从黑龙江省传到整个东北地区,与此同时,郭颂也得到音乐家王昆极大的肯定。

“前辈对我说观众喜爱的歌就是好歌。不管是唱美声还是唱小调,只有演唱方法和形式的不同,没有高雅粗俗之分。她说让我务必坚持……”



前脚事业刚得到肯定,与其他人一起被邀请到中南海歌唱,后脚突变袭来。

1957年,26岁的郭颂被下放到基层改造。

本以为前路会罩上灰暗,没想到歌声为他带来好运。

生产队的人民将这个唱着家乡曲的年轻人接到家里。

拿出手头抠出的食物一起分享,一起歌唱。

这段经历给了郭颂太多温暖。要将家乡人的好唱出去,要把家乡人的情传出去。

1961年结束下乡生活,郭颂被送到上海声乐研究所学声乐。

郭颂(左)、词作家胡小石(右)与赫哲族民间文艺家傅占祥



学成之后被介绍到中央音乐学院。1962年夏天,郭颂与同事一起外出采风。

被赫哲族人的微笑感染,为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感动。

他与同事在当地记录着属于这个民族的音乐,之后采用了其中的两段调子。

经过30多次整改,最终在冬天快过完之际,敲定了歌词谱出了曲,《乌苏里江船歌》完成。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

通过广播传唱开来,又是一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歌。



63年央广电台也进行宣传,这首歌唱赫哲族风土人情的曲子,成了赫哲族最好的代言。

“都是家乡的好东西,越多人听到就有越多人愿意去了解。有些地区可能很难和外地接触,我们去了,我们唱了,他们就不孤独,就有人知道……”

在生活中学习、创作,在音符中穿梭,郭颂年过30岁才考虑婚姻大事。

还好有个比他小5岁的美丽姑娘走到身边来。

在自由恋爱中确定了彼此有要结为夫妻的心。

两人也在亲朋与好友的祝福声中,组建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因为丈夫经常去外地演出,偶尔还会随团去往海外做音乐交流。

在黑龙江歌舞剧院做报幕员的妻子尽心尽力照顾好家庭。

特别是大女儿和小儿子郭小良出生后,她更是将家庭与工作协调到极致,几乎两不耽误

郭颂曾说过,如果没有妻子在身后的支持和照顾,他的音乐事业不会发展的毫无后顾之忧。

没有扎根东北的土地,但一辈子唱着东北的歌。

想要在更多专业人士聚集的地方学习和精进,郭颂带着一家人在北京和黑龙江两头住。

《新货郎》《串门》《我爱这些年轻人》《山水醉了咱赫哲人》《王二姐思夫》等歌曲相继被唱响。

郭颂的声音也成了陪伴一代人从年幼到年轻到中年的背景。



家乡的孩子被家乡伤害

后来受工作的调动,郭颂又和全家人一起出动前往海南歌舞团。

女儿和儿子一点点长大,妻子再没有工作,专心照顾家庭。

后来回北京工作,女儿嫁在了海口没有回来,儿子随父母一起生活。

2001年,郭颂70岁了。

被称作“东北民歌王”,一辈子致力于将黑土地的民歌艺术带上巅峰。

可哪里能想到,郭颂会因唱了家乡的歌,从而毁了多年积累的声誉,最后抱憾而终。



《音乐评论》曾用大篇幅刊登了一则新闻《看谱打官司——从<乌苏里船歌>说起》。

其中说的就是60年代郭颂、黄小石等人到赫哲族采风之后的故事。

因为当时没有录音机,他们就与当地人们交流,通过对方唱的调子来现场谱。

以此让代代口口相传的音乐有了文字记录。



而后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在文化教材的《乌苏里船歌》。

是郭颂等人根据亲眼所见赫哲族人民的生活状态,生活环境,创作出来的作品。

可因为中间用了两节当地的民歌调子。

饶河四排赫哲族乡政府在39年后,将郭颂与中央广播电台一起告上法庭。

状告理由为侵权。

他们称赫哲族的民歌曲调在我国《著作权法》民间文学作品保护的范围内。

郭颂将其说是自己的创作,侵害了全族人的权益。而为其推广的央广没有注明歌曲出处,也是侵权。



他们还说,赫哲族的署名应该在创作栏出现,而且用了赫哲族的音乐,就应该给相应的报酬等经济权利。

一首传唱几十年的歌能创造多少收益?

乡政府提出的赔偿金为40万,赫哲族全体人民还要10万元的精神损失费。

突如其来的消息急得郭颂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这关系到他真是一一辈子的名誉。

但随着知道的人和媒体加多,不明真相的部分群体更是“畅所欲言”。

将“虚假音乐家”“抄袭者”的名头硬生生按在郭颂的头上。

郭颂在儿子的搀扶下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表达自己的态度:“深入民间和地区考察采风,这是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常见行为。《乌苏里船歌》中只有几小节相似的旋律,且做了改编。轻飘飘一句‘侵权’就给人定下罪行,推翻他人的努力,这不公平。”



《乌苏里船歌》创作于1962年,我国的《著作权法》施行于1991年,中间相差29年。

先不提该法阐明,在正式施行前发生的侵权事件,应按照当时的规定来处理。

就说用29年后的法律来约束29年前的事件,也于理不合。

可惜郭颂的发言苍白无力,官司推进两年多的结果。

原告争得了歌曲的署名权还有相应诉讼费用1500元,但没得到另外的赔偿金

郭颂与央广要在规定时间内,在相关报纸上声明歌曲是根据赫哲族民间曲调改编。



精神一垮身体就不行

看似各打五十大板的宣判,以及长时间的调查取证过程,压垮了老艺术家的精气神。

把名声与清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那两年里,郭颂在人后不知道抹了多少泪。

火急攻心导致身体状况下降,失眠,晕眩,精神紧张,肺部出现异常,糖尿病加重。

医生束手无策,只能说“心病还须心药医”。

早年就已经在海口定居的女儿撇下孩子到北京陪伴父亲。

在作曲界闯出名头的郭小良从黑龙江接来父亲的好友张风进行开导。



可不服宣判上诉又被驳,郭颂卧在床上背对家人,呜咽声持久不息。

郭小良回忆那段时光,他说:“我爸好像一夜之间苍老了10岁不止,看的我心里像扎了针一样疼。这起官司是我这辈子最窝火的事!因为毁了我爸的名誉,就是在剜他的心,这将是他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身体上的伤害还能复原,精神与心理上的创伤看不见,则痛得更久。

即使周围人都不提,郭颂在人前也表现得乐观开朗,但从此之后再也没停过的降压药,抗糖药还是让家人忧心不已。

想要老伴开心,郭颂的妻子便使干脆使起了性子。

这么多年你一直忙演出、忙教学,我以为你老了会陪陪我,合着还是我给音乐让路。再这样我可就生大气了啊!”



顺势开口劝告,郭家大女儿联合妈妈推掉了父亲的一些工作,让他轻松生活。

后来郭小良生下女儿,当爷爷的喜不自胜,郭颂闲着逗逗孙女,与朋友谈谈音乐之乐。

即使人到晚年,郭颂也是极为体面、礼貌的一位老人家。

在外迎面遇到朋友总是最先伸出去手与之相握。

有学生前来拜访,他总是整理好着装,以最好的精神面貌相迎。

老伴出门买菜如果要他陪同,那可一定要提前半小时说,不然“我走快点,等他换完衣服,我都买完菜准备回家了。”



精神状态一点点好转,病情虽说没有很好的改善,但也一直有所控制。

可2011年一场高烧就让郭颂住进了医院,反反复复不见好,脑梗与糖尿病并发症又袭来。

儿子将医院当成了家,儿媳妇一日三餐往医院里送。

老伴强忍着难过,在郭颂床边日夜照料、开导。

年至80受了好一波罪,郭颂在那之后很久没有出院。

因为肺部的手术,他的气管被切开,从此发声受到影响。

对于唱歌的人来说嗓子就是命。他宁愿不动手术也不想在这方面出问题。我妈哭的好厉害……”

每次郭颂询问“我什么时候能够出院?我还能不能唱歌?”

妻子都是强颜欢笑,极尽安慰和隐瞒。



如果时光倒流,他不后悔

2014年,相识60年,已经年过80的好友张风再次赶到北京。

“他这一辈子挚爱音乐,也真离不开音乐。我们通电话,他就算躺在病床上还会哼几句歌,问我创作的还行不行……”

《乌苏里船歌》那场官司对他打击太大,看着好像过去了,其实他一直放不下。我就开导他,这首歌老百姓们传唱了好几十年,一说到歌就想到你,谁能说不是你的创作?”

2015年,郭颂向儿子要来了不少东北地方民歌的素材。

他说如果整理出些能流传下去的东西,也算对得起自己的晚年。

可到了2016年,随着病情的加重,郭颂每天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

尽管老伴在身边每日陪伴,就算儿子孙女趴在病床前惶惶呼唤。

这年的5月19日,85岁的郭颂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家人送别郭颂



那个一心想要推广北方民族艺术,想要将家乡的声音唱给世界听的艺术家走了。

在《乌苏里船歌》的歌声中,亲朋进行了告别仪式。

郭老生前单位的领导念悼词,回顾了老朋友的一生。

着重强调了他为东北音乐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老伴相守50多年,同样年过8旬的郭家妈妈很难走出丧夫之痛。

她不愿跟女儿去海口,也不愿跟儿子搬出旧房子。

守着几十年的记忆,看着往日的相片,将丈夫生前获得的荣誉证书、奖杯摆放整齐。

她对儿子说:“别看你爸平日里不看这些东西一眼,拿这些奖时唱的那些歌,他记得比谁都清楚……”



后来郭小良与妻子商量后,他们举家住在了妈妈身边。

不让母亲晚年孤单,不让母亲在需要时身边没人。

远方的姐姐经常打来电话说些生活琐事、趣事。

父亲以前的老朋友偶尔组个老年团,办个家庭文艺会。

一点点带母亲走出悲伤,从母亲讲述的与父亲有关的事中,郭小良对当年的官司有所释怀。

2022年,郭老去世6年。

著名作曲家郭小良在父亲的音乐路上越走越远。

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现在理解了,如果时间回到1962年,我爸依旧会创作《乌苏里船歌》,因为那是他对家乡的爱,是他一直坚持的民族音乐传播的目标。”



“我们国家的民歌很多都是在地方小调、小曲的基础上来,保留其原有的滋味,再加入时代的印记。我的父亲让原始的民歌民调走出地域的限制,我以他为荣!”

评论
(0条评论)
最新评论

#目前暂无人占楼,快来占个位置吧#

大家都在看
恭喜您获得加群资格!
限时加入QQ群资格
找不到想要的资源可以加入Q群反馈!
小聚功能插件
开启
开启
开启
开启
开启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关注不迷路

加QQ群